黄石市汉威石油电子机械设备有限责任公司--油井用超强防蜡降粘增油器、油井用电子脱挂器、油井用强磁防垢器、油井用抽油杆磁性短接

国内油井防蜡防垢节能装备专业生产厂家

全国咨询热线

13797782950

当前位置:主页»新闻动态»行业动态»

辽河油田兴采厂:盘活老家底“激发油藏新活力”

文章出处:未知 人气:发表时间:2025-03-21 17:31
  一座油田,200多口生产井,原油日产量达320吨,天然气日外供量突破16万立方米,这些数字背后隐藏着一段“盘活老家底”的故事。中国石油辽河油田兴隆台采油厂采油作业六区区长马成龙,用80天的实干和创新,带领团队硬生生把老油藏“啃”出了新活力。可别觉得这是个简单活儿,这背后有汗水、有智慧,还有不少“拼命三郎”的劲头。
 
  事情得从2024年说起。辽河油田兴隆台采油厂的“大干80天”活动打响了,这场硬仗的目标很明确:提高原油产量,确保天然气外供稳定。看似简单,但对于一个“老区油田”来说,难度不小。
  老油田就像一匹跑了多年的老马,储层物性差、含水上升快,甚至有些井早就失去了开发价值。可马成龙偏不信邪,他说:“摸清家底,才能壮大家业。”。
  第一步,他和团队拿出了“三个大调查”的方案——地质、工程、地面全覆盖排查。每天上午跑现场,下午开分析会,一口井一口井地“解剖”。别小看这活儿,200多口井的历史数据全都要过一遍,问题井、潜力井、甚至是“长停井”的原因,都要一一搞清楚。
  比如齐2-13-17井,就是在这次排查中被“捡”回来的。这口井的上部潜力层被发现后,通过补层压裂的操作,日产量直接冲到了10吨。要知道,这样的例子在老油田里可是“凤毛麟角”,但马成龙的团队硬是靠细致的工作,啃出了更多类似的成果。
  大干80天后,全区实现了日增油29。27吨。这不仅是数字的提升,更是对老油田潜力的一次彻底激发。
当然,面对不同区块的复杂情况,马成龙还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“四轮驱动”的开发策略:上产区、稳产区、潜力区、助力区,分类施策。比如双229区块储层渗透性极差,后续开发能量不足,他带头组织团队研究注气技术,最终在2024年9月实现了循环注入站从试运行到全链条运行的突破,解决了困扰大家多年的开发难题。
  除了技术上的突破,成本控制同样是一门大学问。马成龙带队干脆玩起了“精打细算”的活儿。比如利用峰谷电价政策,调整间开井运行模式,节约电费210万元;组织清理废旧设备,节省成本支出110。
5万元;甚至连拉油液量都用来清洗管道,节约外部运费9。6万元。这样的“巧媳妇”操作,不仅让油田多赚钱,还为后续开发打下了扎实的基础。
  再说说管理上的“妙招”。为了提高采收率,他推行了“单井精细管理”的模式。对日产量超过2吨的油井,他带头建立重点档案,实施三级承包人监护制度,明确每个人的责任,确保井况随时掌握。
  甚至日常的清蜡、功图分析、液面跟踪等这些小事,他都亲力亲为。在他的带领下,双北33-45井从停喷到再次抽喷,日增油10吨,重回高产井行列。
  更难得的是,这位区长还总结出了“四个三”管理法:三类机采降耗方法,三项挖潜手段,三项清防蜡措施,三种泵效提升途径。这些看似普通的“小窍门”,却实实在在提升了老井的产量。
  说到底,这80天不仅仅是一次“救急”,更是一场从理念到实践的全面升级。马成龙用实际行动告诉大家:老油田也能焕发新活力,只要方法对头,潜力无限。
  到目前为止,这场“大干80天”活动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。兴隆台采油厂采油作业六区的日产原油已经稳定在320吨以上,天然气日外供量也保持在16万立方米左右。齐2-13-17井这样的“潜力井”被重新激活,双229区块循环注入站实现了全链条运行,生产效率得到了显著提升。
  此外,老油田的管理模式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。从重点井档案到三级承包责任制,从“四个三”管理法到间开井优化制度,这些看似不起眼的“小动作”,正在为整个油田的长远发展积蓄力量。
  最重要的是,马成龙和他的团队还在继续探索。比如,他们正在研究如何进一步降低开发成本,如何更高效地利用新能源,甚至连废旧物资的回收利用也成了他们的重点关注方向。可以说,这场活动不仅仅是一次短期的行动,更是为老油田的未来发展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。
  看完这件事,不得不说,老油田的“翻身仗”并不容易。这里面体现了三个关键词:细致、创新、担当。
  首先是“细致”。200多口井的数据排查,哪怕是一口长停井也不放过,这种精细化管理的态度值得肯定。很多时候,成功并不来自于轰轰烈烈的大动作,而是那一次次看似不起眼的小改进。
  就像齐2-13-17井,如果不是细致的排查,谁能想到它还能日产10吨油?
  其次是“创新”。面对储层物性差、含水上升快的难题,马成龙并没有选择“守株待兔”,而是通过“四轮驱动”的方法因地制宜,甚至将新能源和成本控制结合起来,走出了一条低成本、高效益的新路子。这种开拓精神,值得很多老油田学习。
  最后是“担当”。作为作业区的负责人,马成龙不仅业务过硬,还带头加班加点,甚至连清淤、清蜡这样的“小事”都亲自抓。这种一线带头的干劲,不仅提高了团队的士气,也为整个油田注入了新的活力。
  【网友热议】。
  这件事在网上也引起了不少讨论,有人觉得油田“起死回生”是个奇迹,也有人对老油田的未来提出了质疑。
  网友“燃烧的石油”说:“这才是真正的实干精神,老油田都能搞出新花样,厉害!”。
  网友“油井观察家”调侃道:“看

TOP